→以往各期

文 献 信 息 资 料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82       2010年第4                        20106月编印

          

本期要目:

 

★从盖大楼变为引大师 中国高校开打人才争夺战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紧扣能力培养,探索促进就业新途径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为创业扬起绿色风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多途径培养创业人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换来“跨越发展”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服务项目

 

 

文本框: 报 刊 网 络 信 息

北京区县动态

 


京郊优质农产品借新发地走向世界


京郊日报通讯员   张艳妮


 


67,来自京郊10个区县的100家有机生产基地的代表在新发地市场签署协议,入驻新发地国际绿色交易区。京郊绿色有机农产品将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并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据了解,凡进入国际绿色交易区的农产品均采取审核、登记备案并全程追溯制。国际绿色交易区先期将有10个国家的经销商直接入驻新发地,同时京郊10个区县也在交易区设置展台,100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既可以与国外农产品经销商面对面洽谈,也可以通过新发地国际电子拍卖网站,直接对接10个国家的贸易商、10家国内大型超市和新发地市场的2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高端市场流通渠道,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引导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201068日《京郊日报》)


 

 

 

“三凤齐舞”引领怀柔产业升级


刘雪梅


 


雁栖经济开发区去年完成产值13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后来居上,产值达40多亿元,占整个开发区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科研院所纷纷入驻,研究生以上高素质人才目前已经超千人。

“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宝贵资源。一项技术开拓一片市场,形成一方优势。开发区的发展足迹就证明了这一点。”雁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史宗祥说。

像雁栖经济开发区一样,我区新型汽车产业、现代都市农业等各领域,成为“各路英雄”施展才华的舞台,引领着产业的升级发展。

“外来凤”栖息

产业梧桐枝繁叶茂

汪礼敏,2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10多项专利的发明人,有研粉末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个个光环围绕着他。然而,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怀柔区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这个荣誉。2004年公司选址怀柔,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40%多,汪礼敏说自己做了个智慧的选择。

为“招才引智”,怀柔区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关爱等各个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人才政策环境形成了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的新优势。2004年以来,全区引进国外智力项目35个,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301人,引进双高人才63人。

依据功能定位,怀柔区加快建设影视文化、科技研发、都市型工业、会议会展等六大产业体系,搭建科技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平台,吸引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佳的院所实体项目落地,大力引进中青年学科领军人物和工程研发类项目主要负责人,优先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跨国公司工作背景的人才。通过项目资助、奖项评选、专利申报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扶持优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无疑是洒向人才的“阳光雨露”。

仅去年,就投入和争取专项资金1340万元,对73个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这充分激发了全区科技人才的创造热情。去年就有58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区级科学技术奖励,并获得国家专利90项,两人获得了“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乡土凤”和鸣

现代农业亮点纷呈

渤海镇冷水鱼养殖户白宝海是个远近闻名的“虹鳟通”,鱼卵怎么伺候成活率高,鱼苗如何喂养肉质好,他都门儿清。养殖户都夸他是身边的专家。

去年,白宝海的“鲑鳟鱼全雌化方法”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说起这项技术的意义,白宝海掰着手指头算了笔账:产卵量提高67成,成鱼提前3个月上市。为50多户养殖户提供鱼苗和鱼卵120万尾(),经济效益提高了30%

白宝海带着乡亲水中捞金,而北房镇林生泽种养合作社社长吴军伶则是领着姐妹借“鸡”生财。吴军伶养的蛋鸡产量高、品质好。诀窍只有一个:不断引入新技术。吴军伶好琢磨,就连鸡笼的样式她也研究得比房子装修还用心。她靠养鸡致了富,姐妹们“百鸟朝凤”似的纷纷加入她创办的合作社,搞起了种植养殖。如今,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06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

“人才不是白领阶层的专用名词,现代农业中也有人才精英。”吴军伶是巾帼不让须眉。

怀柔区通过林果“乡土专家”培养、创办田间学校、院村合作模式,三管齐下培养乡土人才。去年,全区聘请国内6名果树专家与区内17名“乡土人才”结成师徒对子,学习林果技术。这些土专家又回乡当起技术“二传手”,教出200名学员。

去年,怀柔区结合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以一村一品为重点创建“农民田间学校”17所,开办种养技术培训160余次,4000名学员经过学习都掌握了12门的实用技术。同时,实施“双百对接”科技富民工程。计划利用2年时间,聘请100名农业专家,与100个产业示范村进行科技服务对接,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已有22家市级单位的90名专家与36个示范村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推广新品种20个,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000余人次。

“状元凤”领舞

360行成“智慧绿洲”

今年起,北汽福田欧曼重型汽车厂职工高猛每月多了一笔800元的收入,这是他荣获“首席技师”后享受到的政府津贴。

35岁的高猛是欧曼汽车厂的一名调试工,凭借着好身手,在2006年全国首届“陕汽杯”汽车装调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他月调车数达65辆,是工友们公认的调车“状元”。

人才总是跟着事业走,而事业的兴旺又离不开人才保障。由于高技能人才流动性强,培养投入大、周期长,所以大多数企业都采取“直接拿来主义”,而缺乏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8年,针对全区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实际,怀柔区专门配套资金,启动实施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对企业选派高技能人才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补贴,只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均给予一定补贴。这些措施的实施,为该区培养了一支具备现代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解决技术和工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政策和经济的杠杆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欧曼汽车厂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联合开办了福田技师大专班。目前,已选拔112名优秀技能型人才参加大专班的学习,经过两年的系统培训,他们将取得教育部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这些高技能人才个个身怀绝技,成为活跃在各生产环节的“状元凤”,把新型汽车产业舞动得虎虎生威。2009年,欧曼汽车厂完成产销82000辆,完成销售收入1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4%

据统计,我区5.55万名企业职工中,有技术工人4.7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0%左右。其中,有2.7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09年,全区推行首席员工和首席技师制度,以政府津贴形式,奖励各行业的优秀技能人才。同时,在11家技术含量较高的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了“首席员工”制度的试点工作,完善了企业的人才评价、激励、使用机制。目前,全区企业已评选出“首席员工”50人。

201062日《京郊日报》)


 

房山CSD规划未动先聘“生态管家”

北京日报记者  巩峥

 


记者日前从房山区获悉,作为永定河绿色发展带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山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将在8月公布整体规划方案。为确保今后的发展符合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原则,房山在确定规划前先请来“生态管家”出谋划策。

根据《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永定河170公里河道,将自上而下形成溪流、湖泊、湿地连通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建成“有水的河、生态的河、安全的河”。而房山中央休闲购物区所在的长阳镇,镇域内大宁湖、稻田湖正处于永定河规划的六大湖泊之中。为守护利用好这片湖水,长阳镇聘请隶属于骨干央企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通用技术咨询公司,编制低碳生态细则并提供后续的生态管家服务。

今后长阳镇将结合永定河和小清河的流域治理,大力推进中水使用和雨水回收利用,同时建设若干湿地,保护两河库区水质,并实现小区内和公园的亲水景观。

高效利用水资源外,长阳镇还将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适当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广泛推广LED灯等照明节能设施,实现能源的高效使用。

通过“生态管家”的服务,长阳镇将逐步完善建设生态城镇的相关指标体系,并建起数字化低碳展示平台,以此成为本市低碳生态城镇开发的样本。

201064日《北京日报》)


 

大兴农村“金改”促农增收

京郊日报通讯员   李永晖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作了全面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作为全市唯一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大兴区,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式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相继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三农”信贷专营等新型、微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构建起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支撑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资金瓶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小额贷款撬动农村金融改革

根据对大兴区11个镇,310户农民的调查,95%的农户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融资需求。农村金融市场上虽有众多金融机构,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收缩撤并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其他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同时,由于农村资金需求存在“小、散、短、快”以及农村金融信用基础薄弱的特点,原有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资金的需求。因此,推动农村金融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势在必行。

大兴区在全市率先探索筹建了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出资组建的北京兴宏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经营模式和小额、分散、市场化的原则,积极扶持大兴区域内设施农业、生态观光业、中小企业等产业发展,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

其贷款方式分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农民可以以其本人或亲属的商品房及其他资产进行抵押,或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和个人担保获得贷款。而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信用担保获得贷款。经过贷款公司的先期评估,项目效益好、还款有保证的农户或者农村企业可以得到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位于大兴工业开发区的华亦公司(企业化名)急需100万元的资金用于临时购买应急原材料,“等米下锅,没有这笔钱,公司将失去一笔大订单。”该公司的老板当时心急火燎。等银行贷款时间“不赶趟儿”,情急之中,他们到小额贷款公司申请了百万元的贷款。

客户经理走访企业,经过细致的调查,得知了该企业一直以来在银行良好的信用记录,属于3A级企业,只用了两天,就把无需任何抵押的信用贷款打到该公司的账户,华亦渡过难关。

目前,大兴区已成立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三农”和其他类贷款490笔,金额达到3.68亿元,其中,面向“三农”客户的贷款金额占贷款总额的70%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将社会资本变成了市场资本,使社会的个体资本在市场上流动合法化,资本、政府、接受贷款的个人或企业,实现了三方受益。

“到今年底,大兴区内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年贷款额度将达到67亿元,可以满足大兴区内三农资金需求量的一半左右。”大兴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进行一系列新尝试,比如集合区内几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合作,避免无序竞争。”

新型金融机构进驻农村

针对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大兴区在已有小额贷款公司的基础上,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为急需贷款支持的农民服务,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与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合作,成立全市首家“三农”信贷专营机构,率先试点新的涉农信贷产品,重点推进农业贷款、小企业贷款等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大兴区龙头企业种植、养殖等产业链发展及涉农重点建设项目。

专营机构与大兴区政府联合开展信用村、镇和信用市场、信用农业合作社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送贷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户普及贷款知识、信用知识,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针对上述信用团体涉及的农户,采用“预授信”方式,提供一定贷款额度,使农户用款“随用随支”,提高贷款发放的速度和效率;针对信用好的农户提供优惠利率,推行“还五免一”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按时还款。

在庞各庄镇李家巷村,320个新建大棚拔地而起,“这些大棚都是用邮储银行的贷款建的,一年就能回本儿还上贷款。”村党支部书记刘书海自信地说。像李家巷村一样,“三农”信贷专营机构已为当地300多农户贷款1000余万元。

而全市第一家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也将在大兴开业。该资金互助社由“女瓜王”冯乐平牵头发起组建,拟设立在庞各庄镇四各庄村,全部由社员现金出资,注册资金全部作为互助社进行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

互助社称得上“村里的银行”,可以吸收资本金12.5倍的存款,放贷比例初定为注册资本的200%,并全部面向农业。所有入社的农民,都可以得到贷款,时限最长4年,单个社员贷款最低5000元,最高不超过互助社资本净额的15%

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办的业务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吸收社员存款,并接收社会捐赠资金或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作为资金来源,以及发放社员贷款,满足社员贷款需求后的富余资金拟存放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购买国债和金融债,还能办理结算业务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委托业务,同时开办各类代理业务等。

相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更加直接地面向普通农户,而且更加快捷,为没有资金基础的农户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机会。由于互助社的成员组成都是邻里街坊,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信用体系缺失的弊端。同时,为了保障贷款资金安全,互助社还可以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贷款农户的农业生产,为农业欠发达地区注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产业支持。

建立农村金融综合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三农”信贷专营机构的设立,仅仅是大兴区农村金融改革的第一步。

“仅仅有小额贷款公司还不行,这只是其中之一,农村金融改革的各种体系的建立,农村金融才能综合同步发展。”大兴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大兴区将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五大体系”,即农村信贷体系、保险体系、投资体系、担保体系、信用体系,互为支撑,盘活全局。

通过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目前阶段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将被一一化解。为此,大兴区推出了“三信工程”。三信包括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个层面,在已经评定1个信用镇、9个信用村、2892户信用户的基础上,设立农村信用公司以及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建立农村信用数据库,实现农村信用档案电子化和共享化。通过信用数据库的建立,降低信贷资金投放风险,为所有金融机构所共享。并在一个村的范围内,由农户自由组合成农户贷款小组,评定信用等级,建立信用档案。小组内农户可以相互担保、监督。根据信用等级在贷款额度上还能都得到相应照顾。

同时,在现有6大类20余种险种保险业务基础上,建立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和农业再保险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与市农业投资公司进行合作,在大兴区进行重点投资,同时积极吸引各金融机构在大兴区设立特色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农业投资体系。利用市农业担保公司,同时筹建区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农村信用公司等担保机构,完善多种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

五大体系的建立,再依托风险控制、风险补偿、鼓励引导等机制,大兴区将建立起一套农业信贷体系为主导、农村信用体系为基础、农业担保体系为纽带、农业保险体系为后盾、农业投资体系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通过农村金融的一系列改革,将农村资金留在农村、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0613《京郊日报》)


 

 


顺义区吴雄寺村:无线网络覆盖每个角落

京郊日报记者  刘菲菲


 


“站在村里的任何一个角落,用手机或电脑都能免费无线上网‘冲浪’,可以与城里的宾馆酒店相媲美呢。”616日,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吴雄寺村村民马文学一边上网查看军事新闻,一边骄傲地说。老马说得一点不假,这个村4M宽带网络可覆盖全村,村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信息化的方便快捷。

吴雄寺村距离城区40公里,全村1200余人,就业率达98%以上。去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9亿元,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更是信息化示范村。多媒体教室、电脑网络培训教室、局域网、数字查询系统和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等,吴雄寺村真正建起了村民自己的“数字家园”。

今年56岁的村民刘雅琴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网龄7年。每天收拾完家务之后,刘雅琴最喜欢打开电脑上网。特别是在购买农药之前,她总是要上网查看比较一下农药药效与质量;去医院看病前,也会在网上查询医院的相关情况……同刘雅琴一样,如今吴雄寺村几乎人人都会上网。

2003年,吴雄寺村成为京郊首批“农村信息化示范村”,每年为村民提供电脑知识培训数十次。此外,村集体还鼓励村民在家上网,每位村民购买电脑可获2000元补贴。去年,吴雄寺村增加了4M宽带,无线网络全村每个角落全覆盖。站在村口的中心花园,游客李鸣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不到一分钟就搜索到网络并轻松打开网页,网速丝毫不比家中慢。

富起来的吴雄寺村还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将村内4以上的主干道全部硬化成沥青路面,道路两旁栽种四季常青的花灌木;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用来灌溉花草与农作物。如今的吴雄寺村,是顺义的“花园式村庄”,村民生活悠闲惬意。

2010617日《京郊日报》)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和吸引“海归”创业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升级

北京日报通讯员  曹霞   记者 耿诺


 


中芯国际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承担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的研发,联合实验室主任吴汉明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开发区,像吴汉明这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分三批认定6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18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累计给予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奖励资金、科技创新扶持资金8300余万元。在已认定的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中,10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初步形成了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龙头的高端人才队伍。

20081226,瞄准国际水平建设的集综合协调、政策研究、创业支持、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培训、服务保障等职能于一体的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开发区分中心挂牌成立。《关于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和工作的意见(试行)》同时出台。每年1亿元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创业资助、项目资助等15项重点扶持措施,透出开发区扶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决心和战略眼光。

人才的聚集,推动了开发区高端产业的发展,也使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在开发区工作和创业的海外学人850人,其中16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项目等17个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给开发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可小觑,SMC、泰德制药、德尔福万源……2009年,6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企业入选开发区纳税20强。

随着大兴区和开发区两区行政资源整合的推进,开发区的海外学人政策将在大兴区实现“全覆盖”,为加快建设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储备高端人才。

2010617日《北京日报》)


 

他们,在这里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

北京日报通讯员 曹霞  记者 耿诺


 


他们都是所处领域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他们都曾有过海外求学工作的经历,却最终聚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汽车制造、高温超导技术、新材料……“海归”们创办和经营的高科技项目和企业,正在开发区书写着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传奇。

10年前,开发区大片的土地还是农田和杂草,但刚从美国回来创业的福莱克斯光变颜料有限公司总裁袁启和博士却许下愿望:让中国的货币防伪水平向世界看齐。10年后,福莱克斯已经为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世界80%的货币供应光变防伪油墨,为货币撑起安全保护伞。

在开发区,袁启和的创业故事并不孤立。徐大全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踏上了留学之路,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日本、美国工作多年。2006年,他来到开发区,成为北京德尔福万源公司总经理。几年间,企业产值、纳税持续增长,从29个员工的加工车间发展成为产值近20亿、年上缴税收1.3亿的大公司。谈及回国创业经历,他难掩激动:“尽管在中国工作比在国外时辛劳了很多, 但这种由衷的成就感和欣慰是我在国外20多年中所不曾感到过的。能够将自己的学识、才智与祖国的发展融为一体,我们的人生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近年来,开发区不仅发展成为北京的产业高地,而且日渐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区。截至目前,这里已经吸引了3000余家企业入驻,入区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奔驰、诺基亚、通用电气、博世、康宁、拜耳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建厂。优越的投资环境,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吴汉明、宁先捷等一大批海归汇聚北京,在开发区建起了我国第一座12英寸芯片的代工厂中芯国际,使中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跨越发展,突破了国外对我国长期的技术设限;

李仕胜回国加盟京芯世纪(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领导3G4G移动无线通信核心芯片和终端产品的开发。未来,以京芯半导体为核心将建设北京“移动硅谷产业园”,在开发区打造移动通信产业基地;

生物化工专业博士谢良志用7年的努力,在开发区建立了全球领先的重组蛋白和抗体候选药物的快速生产技术平台,填补了国内该行业的空白;

宣奇武博士在开发区创办了我国唯一一家兼具整车及发动机设计能力的汽车设计与工程服务公司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在前不久的北京车展上一举推出了三款电动概念车,展示了自主创新的魅力;

机械工程专业博士黎志欣,领导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大型多晶铸锭炉的研制,并逐渐在国内市场取代了进口产品,这种铸锭炉最近已生产出世界最大的硅锭,并生产出中国第一颗300毫米硅单晶;

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黎江凭借多年的IT、管理和金融工作经验,在开发区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设施等级最高的专业数据中心,为金融、政府、交通运输等行业和政府机构提供最高标准的数据保护服务。

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在开发区重点打造的若干个产业集群中,都活跃着海外学人。他们中既有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科技精英;也有来自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一线创新人才;既有在跨国公司取得丰硕业绩的优秀管理者;也有刚刚走进开发区的科技领军人才,仅在生物医药领域,已有6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8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

“以往海外学人回国,第一选择往往是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而开发区恰恰提供了一个‘产业报国’的平台。在这里,海外学人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大兴区和开发区两区行政资源整合的推进,海外学人将享受到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配套服务,也将在两区加快建设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010617日《京郊日报》)


 

“红色1+1”牵手羊房村送知识

京郊日报通讯员   毕铁楠   焦晓兵


 


顺义区高丽营镇羊房村党支部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工07党支部日前开展了“红色1+1”牵手活动。该校23名学生党员走进羊房村,为老党员和敬老院老人送来了歌曲、舞蹈等文艺节目和健康、法律、世博等方面的知识。

“红色1+1”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发起,由高校组织学生党支部委员深入本校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建立共建和对口支援关系,支持大学生“村官”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假期,由学校党支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团,结合专业特点,集中开展科技支持、文化普及、卫生服务、知识宣讲等对口支援活动。

2010621日《北京日报》)


 

教育

 

实施党建创新八项工程

北航每年选50名学生当校院长助理

北京日报记者  贾晓燕

    


未来三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建立“奖励-奖学-挂职”相结合的育人机制,每年选拔50名学生担任校长、院长助理,推荐60名博士生挂职锻炼。这是该校刚刚出台的党建创新八项工程实施方案中的一项内容。

两个多月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通过学习调研、集中研讨、专家评议,制定了3万余字的党建创新八项工程实施方案。

八项创新工程为:理论内化工程、民主合力工程、素质能力工程、基础夯实工程、弘德励志工程、党风带动工程、和谐民生工程和文化培育工程。作为此次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内容,每一项工程都制定得非常具体:从“坚持多渠道考察干部”到“完善干部退出机制”、从“优化本科生党支部设置”到“把好入口质量,做好党员发展”、从“开展爱国荣校主题教育活动”到“每年选拔50名学生担任校长、院长助理”、从“每周二由校领导安排专门时间接待师生来访”到“尽可能多地为青年教职工提供校本部周转房”……项项都明确了主管部门。

按照方案,八项创新工程将用三年时间来实现。对于师生们最为关心的人才培养计划,校方表示,会进一步扩大奖学金额及覆盖面,同时,以金质奖章奖学基金为试点,每年资助和推荐1050名本科生进行国内外交流,并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博硕士生国际访学。

目前,北航26个学院中共有24个分党委、10个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605个基层党支部,党员12109名。校党委书记杜玉波说,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是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关键重在行动、发挥作用,所以,学校不会就党建抓党建、以评比代争创,而是力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实效。

为此,北航将围绕“谋划学校科学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榜样作用”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内容涉及制定26个学院规划、组织“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大讨论、鼓励师生争当自主创新排头兵等。此外,北航还要推出基层“领航党委(党支部)”、“金牌党支部”、“共产党员群英谱”、“共产党员十杰”、“感动北航人物”、“学生最爱戴的老师”等,让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2010621日《北京日报》)


 

从盖大楼变为引大师 中国高校开打人才争夺战

中国青年报记者   彭冰

    


位于吉林省内的两所部属高校——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目前都正在全球范围内紧锣密鼓地招揽人才。两所部属院校同时吹响人才“集结号”,使得高校人才大战的“硝烟味儿”骤然间变得更为浓烈。

今年年初东北师大就启动“高端人才计划”,拟在首期的3年内,引进学术领军人物10名,担任“东师学者”特聘教授;聘请海外著名学者50名来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担任“东师学者”讲座教授;聘请外校著名教授60名来校讲学,担任“东师学者”教学名师。

随后的226日,吉林大学也签发该校“2009人才年”工作方案,计划通过海内外公开招聘,年内至少引进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国家“千人计划”;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不少于10 名。此外,该校还分别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设立了“匡亚明”、“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计划年内引进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0名左右。

“今年,国内很多高校都发布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信息,各校都在争打‘人才牌’。”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博士后,在回国应聘时对记者说。

的确,登录国际网站natural job,或者点击中国高校招聘网,河南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明确打出“2009年人才引进”旗帜的高校不胜枚举。国内众高校这种“求贤若渴”的局面,与前些年争相兴建楼堂馆舍的热闹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高校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海外高端人才萌生了回国服务之念。这是一个历史性机遇,谁能抓住这个机遇,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抢占先机。”东北师大人事处副处长姜明说。

为吸引顶尖学者加盟,东北师大对“特聘教授”将提供约150平方米的住房及安家费 10万元;正常工资福利待遇外,每年发放岗位津贴10万元;配备工作助手并配套科研经费,自然科学类不低于10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类不低于30万元;协助解决未成年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同时,学校还将积极推荐符合条件者参加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其他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评选申报。

纵观各校的“引智计划”,待遇相当优厚。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开出的条件是:教学科研经费,理工类不低于100万元,人文类不低于50万元;安家费40万元;岗位津贴每年10万元。华北电力大学则表示,3年内提供最高金额200万元的研究经费;配备所需学术梯队;聘期内提供住房一套;协助安排配偶工作及未成年子女入学。

从各校提供的待遇上,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激烈程度便可见一斑。为实现预期目标,吉林大学建立了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学校各个部门。东北师大则专门设立了“伯乐奖”,每年评选一次,对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效突出的学院给予奖励。同时,该校还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列为学院教授委员会和领导班子聘期考核及干部任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值得关注的是,除优厚的物质条件之外,一些高校今年还特别强调了对评价制度、科研氛围、校园文化等软环境的建设,计划通过“创新人才管理与学术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环境氛围”,构建吸引、汇聚人才的良好平台,以避免出现因“重硬件轻软件”而导致的“一边引进,一边流失”。

此外,在“引进”的同时,部分高校还着重强调了对本校师资的“培养”。东北师大提出实施“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打算在12个计划周期内,培养100名左右中青年拔尖人才;吉林大学准备实施“百名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和“青年教师国内研修计划”,同时启动“杰出青年学者培育项目”和“青年教师创新项目”。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立足于扩招后的实际需要,前几年,国内不少高校把重心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如今,“筑巢”运动已近尾声,各高校从“盖大楼”到“引大师”的集体转身,显示出对高等教育本位的回归—— 大学的荣誉,不在其校舍和人数,而在其一代代教师的质量。

2010610日《中国青年报》)


 

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验收考核获得优秀

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日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召开“北京地区基地工作会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傅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王祥武以及市教委科研处领导同志及北京40个文科基地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建平副主任主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史亚军、科研处张卿同志参加了会议。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王祥武在会上做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三批研究基地建设报告》,从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人才、学术等方面总结了第三批8个基地的建设效果,对依托我校成立的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给予充分的肯定。

规划办李建平副主任公布了了第三批文科基地验收结果:依据研究方向、研究水平与贡献、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运行与管理、发展思路与潜力等5项指标考核,依托我校而建的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考核结果为优秀。

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代表在会上做了题为《文科基地开放课题的设立与管理》的发言。发言全面介绍了基地建设三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单位的共建下,坚持开放建设、公开招标、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做法与体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傅华在讲话中指出,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了高校的科研优势,通过跨学科、跨行业开门办基地,广纳贤才,组成了强大团队,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在坚持理论与现实结合研究重大问题方面,市级基地做的是典型的、最实的;基地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学理支撑。他希望各文科基地要进一步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律发展研究,注重形成传统,使市级文科基地成为创新的大本营、知识的孵化器、科学的试验田和成果的主产地。

20091118, 按照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和北京市教委的有关规定,市教委科研处和市社科规划办规划处负责组织专家组于新农村建设基地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对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基地提交的各项成果进行了审阅。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属唯一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建立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主管部门对基地选得准,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目标准确、思路清晰、成果突出、成效显著。

据悉,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经过三年建设周期,现研究、办公设备总值已达100.7万元,拥有图书资料近3000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9项,科研经费合计达408.41万元,共出版专著2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5篇,撰写咨询(调研)报告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

2010622日,北京农学院网站,http://www.bac.edu.cn/newsnet/newsview.asp?Articleid=4703


 

图书馆建设参考

 

出版社走进学院办书展 图书馆开展服务新方式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2010527,院本部图书馆在阅览室举办了一次人民邮电出版社新书展示活动。此次展示的均是2009-2010年人邮社出版的新书,涉及计算机、通信、机电、经济、旅游、摄影、军事、心理等学科类书籍几百种。

本部图书馆今年以来为给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馆长的带领下积极想办法、找思路,正在努力开展方便读者的新服务模式。其中在图书采购这一环节上,以前是钩选书目清单和组织现场采购两种方式,但前者看不到样书,所以不够直观;后者路途辛苦,耽误老师们宝贵的时间。故本学期我们采取了邀请出版社携样书进学院办书展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让老师们选书时能看到样书,又不必占用老师们备课的时间去图书公司门店,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一天的书展,有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财经管理系、通用能力发展中心等部门的多位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选书,共挑选出近150种新书。由图书馆老师进行了登记,下一步将由采购人员进行馆藏查重后下单预定,待此批新书到馆上架后,我们会及时在校园网上发出通知。欢迎师生们前来借阅。

这次活动只是一次尝试,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今后会继续努力为师生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itc.edu.cn/data/news/40603135045/40603135045.shtml


 

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探讨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徐公芳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产学研结合教育形式可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产学研结合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教育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社会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产学研结合是高职专业创新及建设的需要,是搞好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培养方案和确定教学内容的需要,是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我们在创新产学研合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比如,创新产学研合作的集团组织模式,从单一的和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到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从培养学生到培老师、从成果产业化应用到进行集成技术发展;组织模式也从单个企业松散的合作到紧密型合作,再到行业战略性合作,再发展到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又如,在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结构优化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科研帮扶促调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合作、多元发展的模式等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对产学研结合有了更深的体会。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思想指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破除封闭的办学观念,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开放的办学理念。树立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全面拓展和发挥高校的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必须加强对产学研结合的宣传,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全员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自觉性。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尤其是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保证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畅、有效运转的机制,把完成教学、科研、生产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搞好课程开发,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过程,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构筑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操作平台。

——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是带动产学研合作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上。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来源:《浙江日报》,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10621日,http://zhijiao.jyb.cn/zjsd/201006/t20100621_369114.html


 

数字校园建设参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概要

                              


近两年学院的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学院示范校两项支撑工程展开,概括起来主要在两个方面:1、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2、学院教育教学及共享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具体如下:

一、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制定《学院数字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管理信息标准》;建设学院统一认证、数据中心、综合信息服务三大信息基础平台;新建学院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应数据备份系统。

二、教育教学及资源库平台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硬件平台包括八个方面:网络互联基础、网络安全管理、服务器与存储系统、视频会议与教学系统、数字视频制作平台、网络电视及教学视频点播平台、数字化教学监控及网络课程录播系统。

软件包括五个平台和一个教学资源库:专业建设平台、通用网络教学平台、职业技能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发布日期:2010224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dky.edu.cn/dae/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1754&columnId=11731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方案》校外专家论证会

                              


20103月,我院国家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北京市验收,并获得了第一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为了能够在教育教学、学院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教委科研处的示范要求,信息中心2010413召开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方案》校外专家论证会。

参加会议的校内领导有:副院长田宏忠,教务处处长张俊茹,科研处处长苏东海,信息中心主任刘建平、肖永生。校外专家有:教委科研处领导张豫,清华大学网络中心李学农教授,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韩锡斌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荣怀教授,北京希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何忠义总裁。

田院长进行了简短的致词后,刘建平主任作2010-2012年学院数字校园整体建设规划方案汇报,信息中心王宇昕在会上做了《实训资源共享平台》方案设计汇报。方案目标是用3年时间建成与国家高职示范校相适应的高水平数字校园,力争在同类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并逐步将成果和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学院对社会服务的功能。

会议第二阶段,与会专家围绕“数字校园示范点”、“各部门在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实训资源建设与共享”、“如何更好的为北京市服务”、“如何与兄弟院校合作”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给出了许多积极意见。

教委科研处领导张瑜作讨论总结,她首先对信息中心的人员能力、硬件水表示了肯定与信任,其次说明了北京市数字校园示范项目的意义和要求,然后明确表示示范性项目不仅要实现跨校区的共享,最终要服务于全市;最后,她希望学院领导能够大力支持示范性项目。

最后田院长作总结讲话,表示我院信息化建设将立足学院发展,为北京职业院校做好示范作用,为亦庄经济开发区服务,为北京市服务。

发布日期:2010415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dky.edu.cn/dae/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2010&columnId=11649


 

职业教育动态

 

北京汽车职业技术教育

5年招生人数增加一倍

  北京日报记者   王刘芳 

 


随着北京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汽车行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也达到空前的热度。据介绍,最近5年,本市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扩招了一倍之多。

汽车工业作为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步入发展快车道。去年,北汽集团实现了产销120多万辆、销售收入1166亿元的目标,均比5年前翻了一番还多。北京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对高级蓝领的需求也成倍增加。据介绍,仅最近5年来,北汽旗下各大企业便新增就业近两万人,他们均是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高级蓝领。

北京汽车工业的强势增长,使汽车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热门。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术学校副校长陈宝琪介绍,最近5年,该校招生人数每年均创出新高,今年的招生人数更达到1400人,比5年前增加了整整一倍。据介绍,北京汽车技校就业率已连续3年超过97%,入职转正后平均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而那些获得了证书的汽车维修高级技工,起薪即可达到6000元。

201067日《北京日报》)


 

全国高职院校首家“物联网技术学院”

在无锡成立

  中新网记者  孙权 

 


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今天与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无锡新区联姻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成为中国高职类院校中首家物联网学校。

据介绍,“物联网技术学院”将依托中国电信和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技术、人才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加快物联网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工作,打造“感知校园”(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系统工程,呼应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在会上指出,筹建“物联网技术学院”是高职院校联手研发机构实施物联网技术领域合作、服务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次全新试水。

据了解,目前“物联网技术学院”将通过整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内的现有师资、实验设备和专业,初期规划建设感知工程、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三个系部,学院学生就读期间有机会到中国电信相关业务部门参加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校拟面向国内外聘请部分物联网技术类高职称人员作为骨干教师参与相关项目的研发,开辟一条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推广的自主创新之路,为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注入创新之魂。

据悉,今天的会上,“物联网应用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也正式落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这也是继去年9月与中国电信合作成立呼叫中心后,该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上再次开辟的教学实践平台。

(来源:中新网,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zhijiao.jyb.cn/zyjyxw/201006/t20100618_368756.html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参考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编者按:希望摘编的以下这些兄弟高职院校经验,对我院了解兄弟高职院校发展动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师德事迹的宣传工作,重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丰富科技文化节的内涵和项目,开展实训室管理与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等能有一些参考价值。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美国教育部助理部长Brenda Dann-Messier一行参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526日上午,美国教育部助理部长Brenda Dann-Messier一行在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副处长林宇、北京市教委副处长田洪滨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和副院长冯海明介绍了学院的有关情况,Brenda Dann-Messier助理部长一行对学院的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陈建民院长介绍了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的合作情况。由于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非常看好学院的学生。今年,他们从招生开始就先期介入,与学院共同制定3年培养方案,使得该企业今年订单培养的120名学生一进校门就具备“准企业人”和“在校学生”双重身份。除此之外,学院与北京飞机维修公司、海南航空和神华集团等企业达成了订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协议。今年订单培养有500多人,占全年招生总数的1/3。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技能结构和人员数量需求的实际状况,学院已经形成了“长、中、短”期多样化的“订单培养”模式。学院在考虑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班教学计划,既解决了企业实际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又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与发展空间。

Brenda Dann-Messier助理部长对此很感兴趣。她非常认可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认为学院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很有好处。同时,她还表示要把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好的经验带回美国。

当得知教学设备是由企业和在校老师共同开发研制,享有国家专利时,Brenda Dann-Messier助理部长说:“这能充分看出学校对于学生和行业内的企业是非常负责的。”陪同参观的美国驻华使馆教育官员蓝莺女士看到学院自主开发设计的、正在演示的灭火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高兴地说:“如果我儿子看到这些情况,一定会报考你们学校的。”

参观结束后,Brenda Dann-Messier助理部长表示,对此次参观印象非常深刻,同时,她还热情地邀请陈建民院长去华盛顿考察。

宣传部  李福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program/general/moban_9/show.asp?id=44651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和谐校园 文化示范——院党委宣传部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   为加强我院文化建设,经院党委研究决定,从39日起就我院校园文化重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向全院师生公开征集。为确保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党委宣传部做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广泛宣传。

39417,党委宣传部将开展以“和谐校园 文化示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征集活动。该活动就我院建设项目,如:老校门改造、雅园翻修、能体现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的校园主题雕塑等面向全院师生征集设计方案。在征集作品中评出能体现“校企互动、产教结合、学做合一”的校企文化的作品用以加强我院校园文化的建设,继续弘扬我院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

39下午,党委宣传部就如何开展征集活动的宣传工作召开了会议,策划出了宣传流程并做了详细的安排:利用早操时间向全校同学宣读关于征集第一期校园文化重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通知,让全校师生有个初步了解;开展外场宣传活动,通过分发宣传单和现场解说等方式向同学们详细讲解此次征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提高同学们参与创新征集活动的积极性;联系各系部学生会到各班级做宣传工作;在宣传栏中张贴海报;在教学楼、公寓楼、食堂等地方悬挂宣传条幅。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大力宣传,努力提高此次征集活动的知名度,促使全院每位师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将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我院五十余年的优良传统,构建富有历史内涵、时代风格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而且对于提升我院职业教育品牌,推动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稿:倪意之 王振)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program/general/moban_9/show.asp?id=44651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隆重举行师德事迹报告会   612日下午,我院2010年师德事迹报告会在综合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党委书记马平、党委副书记任保奎、副院长刘兰明、副院长王希忠出席了报告会。各教学系部、教学辅助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的干部、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会议。

报告会上,王珏、方园、尹兆凤、刘业辉、李长青、陈建珍、张亚英、林硕蕾、鲍晓东等9名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与会人员做了一场生动、感人的报告。机电工程系张普庆老师因病未能到会,提交了书面报告材料。这些教师的岗位虽然平凡,但是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严谨笃学、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与会的领导和师生。

党委书记马平在报告会上讲话,她指出,学院这几年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很多成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拥有一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拥有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院党委号召全院教师要虚心地向先进典型学习,进一步巩固师德建设成果,把我院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最后,马书记殷切希望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努力实践,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再创佳绩。

本次报告会是按照《北京市教育工会关于做好2010年首都高校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标兵)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举办的。经过各系部推荐和学院评审委员会评审,选定10名教师先进典型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后,学院评审委员会对10名教师进行了评审打分,确定一名同志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推荐人选。学院党委将根据评审委员会评审出来的人选,确定10名院级师德先进个人,1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推荐人选。

工会)

(撰稿: 胡喜平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http://www.bgy.org.cn/program/general/moban_9/show.asp?id=44861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院隆重召开2010年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  64日下午,学院报告厅座无虚席,演讲台上摆放着美丽芬芳的鲜花,2010年学院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北京市教育工会主席张青山出席会议,学院院长王海平,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何明,副院长赵鹏、田宏忠,院长助理么居标,学院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师生代表共220余人参加会议。报告会由何明副书记主持。

报告会上,兰蓉等八位2010年学院师德先进个人,满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师职业的热忱,对学生的挚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汇报了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展示了他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他们当中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也有工作仅四、五年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事迹平凡之中见伟大,纯朴之中见真情,他们用爱与责任真诚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光荣与神圣。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甚或牺牲精神,使在场的师生员工深受感动、教育和启发。

王海平院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学院和广大学生向长期在学院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一线辛勤工作的广大教师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获得2010年学院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八位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讲话中,王院长从我院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高职学院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希望。他号召全体教师向师德先进个人学习,学习他们对待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循序善诱、充满爱心的师长情怀;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学习他们积极执着、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张青山主席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我院的工作,对我院工会教代会和师德建设等方面工作给予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这次又在百忙之中亲临我院并在报告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了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我院师德先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院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强调工会教代会要在师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何明副书记在会上要求各二级学院、各部门要认真领会王海平院长和张青山主席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师德建设工作,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加强师德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我院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报告会后,学院将按照我院师德标兵评选办法及上级文件要求,在8名师德先进个人中评选出2名学院师德标兵,并作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标兵)候选人推荐上报,参加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标兵)的评选。                                                                                             

(宣传教育部)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dky.edu.cn/dae/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2092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召开2010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412日下午,王如平副院长主持召开了我院2010年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讨论通过我院科研成果奖项及奖励名单。奖项主要包括论文发表、教材编写、科研获奖成果等。据科研处统计,自学院成立以来,我院教师共主编教材31本、副主编教材20本、主审教材3本、撰写专著2本,科研成果获奖19项。其中,20082009年我院教师共发表论文233篇,其中核心论文52篇。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的实施旨在调动广大教师发表论文、参编教材、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我院的科研氛围。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yzerc.org/Article_show.asp?ID=1406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绿色时报》报道我院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情况  69日,《中国绿色时报》以《“要致富,不找乡长找院长”——来自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为题报道了我院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情况。该报道分“现代化农林业技术的孵化器”、“科技成果让农民‘点草成金’”、“开放式思维助成果转化”三部分。全文2600余字,配发新闻图片3幅,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jsafc.net/Jsafc_Main/News/201061122026.html报道详见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news/kejiao/zyjy/content/2010-06/09/content_95327.htm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第八届科技文化节隆重闭幕  62日晚,学校体育馆内欢声笑语、掌声雷动、口哨齐鸣、歌如潮、人如海,学生拿着自己支持的风采之星图像呐喊助威,整个体育馆成为了欢乐的海洋。由校团委、学生会主办的第八届科技文化节闭幕式暨校园第七届“风采之星”总决赛在这里隆重举行。

校领导苗丽芬副书记出席闭幕式并作讲话,副校长陈秋明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各二级学院分党委(党总支)书记、部分处室领导等出席了闭幕活动并观看了风采之星决赛,现场有3000多名观众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在第八届科技文化节的闭幕式上,学校对在第七届“能工巧匠”技能比武活动中获得 “技能之星”、科技文化节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公开表彰,学校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苗丽芬在致辞对本届科技文化节给予高度肯定。她指出,本届科技文化节以“科技与文化共舞,传承与创新齐鸣”为主题,扬科技技能之光、品人文艺术之韵、感青春风采之灵,以崭新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在校园呈现给了大家一场科技与文化的高雅盛会。表现了鲜明的特点:一是学生参与面广,规模大,创新特点强。据不完全统计,有7000余人参加,1000余人次获得各项活动竞赛优胜以上奖励。二是各类赛事与活动紧贴时代主题。如风采之星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低碳经济与和谐校园建设、争做2011年大运志愿者活动以及“感动深职”年度人物(学生)评选、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表彰会暨班级爱国主义歌舞大赛等,彰显了大学生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和青春向上、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三是品牌活动“能工巧匠”技能大比武突出工学结合,科技含量高。技能大比武是科技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与主体版块。本届技能大比武活动包括84个精彩的技能比赛项目,各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设置比赛,在校园营造了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浓郁氛围。特别是许多技能比赛加强了与企业合作,校企联合、校会(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比赛就有58项,有的学院直接把比赛安排在企业生产车间,既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也有效地宣传了我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推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最后,苗副书记希望通过科技文化节的举办,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创新、崇尚个性发明、崇尚高雅文化的良好风气。

随后,第七届校园风采之星大赛总决赛拉开帷幕。第七届校园风采之星大赛于20103月正式启动,经过各学院的层层选拔、推荐,最后18名选手闯入决赛。本次比赛,开场舞蹈运用了参展文博会的荔枝文化衫和轻快跳跃的舞步,充分展现了选手们的青春活力,接下来的集体小品,三组选手分别以“大学生创业”、“低碳经济”、“大运会义工”为主题,用生动形象的表演,与现场的观众一起探讨当代大学生肩上应肩负的时代责任,引导大学生心系祖国、关注社会热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在才艺展示中,选手们唱歌跳舞、弹奏乐器、书法、武术、快板,各展神通,样样精彩,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与欢呼声,现场高潮迭起。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最后来自化生学院的梁天贺摘得了冠军和网络投票最佳人气奖两项大奖,外语学院的陈思雨和李熙哲分获亚军和季军。其他各单项奖也各有归主:艺设学院古晓瑶获最佳才艺奖;外语学院金银玲获最佳口才奖;经管学院朱子鹏获最具青春活力奖。伴随着“风采之星”总决赛的结束,我校历时一个月的第八届科技文化节也缓缓落下了帷幕。这是我校教学成果和校园文化的一次大检阅,也是莘莘学子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大练兵与大展示。让我们共同期待更精彩的第九届科技文化节的到来。

               学生处 校团委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szpt.edu.cn/xwzx/xyyw/4706.shtml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召开实训室管理与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  为进一步突显高职教育特色,深化实践教学内涵,414日,教务处、督导室、工业中心、设备处组织各学院主管实践教学的负责人、各专业主任、实训室主任,在东校区召开了实训室管理与实践教学经验现场交流报告会。

副校长万金保、温希东出席了会议。万金保在讲话中指出,前不久,学校通过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验收。我校有今天的办学成就,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核心环节。放眼学校的未来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仍然离不开实践教学。为此,万金保对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了四点意见:一、要统一思想认识。学校未来的增长点依然要倚重实践教学,能否抓好这个核心环节,和各学院重视程度、管理顺畅与否密切相关。二、要把握方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实训教学模式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那里不叫实训室,而称技术中心。师生通过技术中心承接、参与企业项目,走的是创新研发之路。三、寻找差距,加强交流。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首先要加强校内交流,在实训室的发展规划、建设实施、科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开展学习交流。四、要逐步提升实践教学这条线的科研地位和学术决策权。这需要每个人的深入思考和积极争取。

汽车技术实训室主任王兆海和大家分享了实训室的管理经验。他既谈到了对实训室功能定位的认识,也详细介绍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管理特色,以及如何使实训室的管理制度简洁、明晰、可操作。王兆海说,实训室的环境建设、标准流程、教师言行,构成了有机整体,它会帮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技能,不知不觉地养成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素质。对于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王兆海也坦陈己见,他认为,既然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就应该把实训室建设成一线的核心教学场地。如果能将实训场地和其他教学要素更好地整合到一起,那么实训室建设、设备采购使用、教学实施等互相脱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副校长温希东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汽车技术实训室的建设经验。他说,汽车技术实训室提出要将实训场地、设备、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等要素更好地整合到一起,这一思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温希东指出,高职院校的老师不能上完课就走,也不能只会在黑板前讲课,更应该在实训教学中成为能手。实训室的建设也要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展开,课程建设走到哪,实训室建设就要跟到哪,二者要紧密沟通、彼此呼应。温希东还指出,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反对搞“大跃进”,实训室建设要提倡“慢牛式”推进,稳扎稳打。

当天,与会者还来到汽车学院实训室进行了现场交流。

           (党委宣传部  苏艳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szpt.edu.cn/xwzx/xyyw/4120.shtml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今年是“十一五”建设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我院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布置,成立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唐永泽书记、蒋国平院长任组长,学院副院级领导、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员为成员,办公室挂靠在发展规划处。

63下午,在国教院二楼会议室,我院召开了“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首次会议。会议由蒋国平院长主持,唐永泽书记、陈桂林副院长、沈世江副院长、吴学敏副院长、卢兵副院长出席,学院各职能处室负责同志近30人参加了会议,重点对规划体系内容进行了民主讨论。

李彩虹处长向领导小组汇报了我院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设想和体系内容,全体与会人员针对体系内容展开了讨论:各部门负责人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就子规划设置的内涵与外延、归纳和演绎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思考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蒋国平院长进行了归纳: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的成绩和经验,学习参考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抓住重点、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明确了通过调研,逐步完善与发展的思路。

最后,唐永泽书记对全体与会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集思广益,尊重院系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分工,学习调研,明确思路,总结回顾、统筹安排。子规划内容尽快调整,各项工作尽快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时间安排为6月份完成“十一五”工作总结,6-9月研讨、起草阶段;9-10月修订完善阶段;11-12月提交审批阶段, 全部工作,年底完成。 

(发展规划处)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niit.edu.cn/NewsShow_cn.asp?id=2903


 

陕西工业职技学院: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放首位

王伟  中国青年报记者孙海华

 


“嗒嗒嗒嗒……”随着手指的跳动,在浙江一所大学课堂上,不时传来明快而清脆的键盘声,一位年轻的教师正在讲台上授课,并不时敲击速录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这位教师叫黄晶,2009年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现在,她是该大学法学院一名教师,负责为法学专业80名同学传授文字速录技术。

“从刚开始的每分钟50个字,到现在180个字,我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在已经取得“高级速录师”职业资格证的黄晶看来,当初入行速录专业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

在陕工职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翻开厚厚一摞“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表”,该校就业处处长孙小云介绍,学院一直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特别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公共技能的培养。目前,全部工科专业和大部分文科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比例均超过60%。

学校还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通过“企业文化长廊”、“优秀校友风采展”传播企业精神,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将客观应对就业形势、科学择业创业等内容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的效应,对就业的贡献显而易见。清华大学一次性录取5名毕业生担任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验员,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有93人是该校毕业生,约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一次性接收150名学生。30名学生担任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在2010届首场校园就业洽谈会上,8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电子电气、经济管理等1500多个岗位。

  201067《中国青年报》)


 

江苏农林职技院:

紧扣能力培养,探索促进就业新途径

 


52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2010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该校体育馆举行。参加招聘的单位有175家,提供岗位数1310个,而畜牧兽医系2010届毕业生仅有252人,其中197名学生进场找工作,岗位供需比高达6.651。截至目前,江苏农林职技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0.63%,签约率60.43%,有很多企业慕名来到该校招聘园艺、园林绿化等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招到一个学生。江苏农林职技院的毕业生为何如此抢手?据了解,该校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他们以创业教育为抓手,着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上做出了有效探索。

打造创业教育孵化平台

要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紧紧依托就业创业实践平台。近年来,江苏农林职技院借助创建国家示范校的契机,在校内形成了“两园两企一街”实训基地和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在校外建立了产业示范基地,联姻知名企业,努力构建从课堂教学到岗位就业的桥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农林职技院的“两园”指的是江苏农博园和江苏农颐园,现已成为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师科研的平台、引育良种的园地、服务“三农”的窗口,其中农博园于2009年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称号。而该校的“两企”指的则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绿苑园林实业总公司,中江公司为全国种业50强,绿苑公司是国家园林绿化二级企业。“两企”为学生学习市场营销与推广、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技能提供了平台。此外,江苏农林职技院还开办了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为学院的创业教育构建了从“田头”到“街头”、从生产到经营的全程对接。

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江苏农林职技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围绕重点特色专业,启动了“519”工程,即建设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院级重点专业。该校以各专业的就业岗位为目标,首批遴选了19个创业项目进行方案顶层设计,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中青年教师参与、行业骨干融入,组成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实践。

江苏农林职技院将项目式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围绕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按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拓展技能,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如园林技术专业,就根据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确立了“植物生产”“植物养护”“园林设计”“园林工程”4个技能模块;再根据技能模块整合项目课程,形成以目标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该校在重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植物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1,设计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比例达到12。目前,该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课程3门、院精品课程20门、专业核心课程26门,编写了56部校本教材。

将课堂延伸到村口田头

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中,江苏农林职技院按照“课堂到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理念,积极引导和鼓励师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将课堂延伸到村口田头。

2009年,江苏农林职技院设计并实施了“5111工程,参与的师生有1900多人次。其中“5指的是,结合学校所在地句容市及其帮扶地泗洪县的实际,以短平快项目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无土草坪毯、彩叶苗木、室内绿化、马铃薯、名特茶”5大优势产业。3个“1则分别指的是,围绕专业特色发展,重点推广10项先进实用技术;每年培训1万名新型农民;突出“一村一品”,帮扶建成10个新农村示范点。“5111工程的实施备受社会关注,2009722,省政府专门在该校召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县强农富民”现场会,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而通过实施“5111工程,江苏农林职技院的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并参与农户生产,增强了实践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这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江苏农林职技院已连续3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宁志成)

  2010531《江苏教育报》)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

 

编者按: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尝试。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很有意义、很有前途。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高职院校的探索,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为创业扬起绿色风帆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科协、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第六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于611-13日在徐州工程学院隆重举行。经过紧张激烈的秘密答辩,我院《扬州绿意尚居创业计划》获得一等奖。

“挑战杯”竞赛素有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之称,在高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第六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担当创新创业使命”为主题,全省80余所高校的268支创业团队参加了竞赛,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来自63所高校的118支队伍进入终审决赛。

近年来,我院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以“创新、创意、创业”为主题,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培养广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广大学子创业扬起了绿色风帆。

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体系,以项目引导为手段,分为学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模拟等模块,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建立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并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是开设学生创业园,把创新创业落到实处。学院目前已形成“大一开展创业普及宣传,大二开展竞赛,大三孵化创业项目”三步走的有效格局。大一期间,鼓励有创业想法、热情的同学参加创新创业类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普及宣传创新创业知识;大二期间,通过开展校内创业大赛、营销实战等竞赛活动,使学生积累经验;大三期间,将可行性较高的项目入驻学院创业园,孵化成为公司。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yzerc.org/Article_show.asp?ID=150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多途径培养创业人才

中国教育报记者 时晓玲 通讯员 韩树林 苏艳丽

 


这个学期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级学生孙南生,以他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两个一等奖的成绩,向学校提出免修数字电视技术和音响技术两门专业课的申请,并获得6.5个学分。在深圳职院,像孙南生这样以竞赛成绩、技能证书、技术专利、设计和作品等成果向校方申请免修12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的学生,这个学期共有31人次。

20099月,深圳职院出台并试行学生申请免修课程、置换课程、替代学分的管理办法,目的是希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方式,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这项新规定同时覆盖了高级专业技能证书获得者、部队服役期间立功获奖者和正式出版物论文第一作者等。

在学校首批成功置换学分的学生中,孙南生、钟伯辉、徐吉鑫3位竞赛获奖者成了“赢家”,他们均以竞赛成绩换得了6.5个学分,免修了两门专业课。

在备战与参赛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锻炼,能抵得上一门课程的“含金量”吗?对此,参加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本科组一等奖的孙南生和徐吉鑫的体会是:比赛要求的是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这离不开平时学到的理论基础,而竞赛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更需要有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证明,深圳高职置换课程、替代学分的新规定,为有专长的学生提供了宽松环境,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着重发展自己的爱好,为未来创业打下基础。

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自主创业,今年寒假前夕,学校经过严格的专家审核评议,初步确定了首批14项学生创意创业项目进驻学校创业园,并获得两年的经营场地免费使用权和数量不等的基金资助。其中名为“杂草丛生创意工作室”的学生创业团队,在这次上百个申请入园项目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总分第一。这个工作室的几名成员本可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主创业。工作室的业务涉及广告设计、网站设计以及“情感包装”。工作室成立不久,就获得了免费参展2009年中国互联网交易投资博览会的机会,并获得了10万元的合作意向投资。

除了构建创业孵化平台,深圳职院还设立了百万创业基金,组建了由教师和业界人士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指导。

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开展课程综合改革,是深圳职院近年来积极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深圳职院着眼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把原有课程内容打散、分解,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进行合成与重构。

汽车与交通学院的“汽车传动系统技术及检修”课程就体现了匠心独运的学习情境设计。汽车与交通学院任课教师董铸荣说,上课就像拍戏,教师是编剧和导演,学生事先要到企业一线收集剧情。

比如学校设计的剧情之一是客户投诉底盘漏油,学生们要分别扮演维修师、销售员、业务员等角色。为演好这些角色,学生们自己检索资料,通过实际动手、企业实习、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底盘作用、传动系统构成、润滑油选用等知识。

像上述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已被深圳职院各院系专业教师普遍采用。比如,商务英语课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真实数据,用英语完成商品订单、产品介绍或商务分析;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由教师带学生到五星级酒店承接花艺工程;模具CAD/CAM课程把课堂搬到车间,真刀真枪地进行模具设计与制作;动画学院干脆和企业签单,把104集的动漫制作项目引入课程,师生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动漫片创作。在深圳职院,没有哪一门课是闭门造车的,实训项目真题真做已成为普遍做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深圳职院眼下正着手在原有就业指导课的基础上,开设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选修课,依托学生创业者协会开设创业精英训练营,并由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创新工程科技竞赛,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选拔其中优秀创业项目进行扶持。此外,学校还鼓励各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创设工学坊、工作室、培训班等,作为学生的创业教育基地,如华为、阿里巴巴、平安证券、联想集团、爱迪尔珠宝、景初家具等国内知名企业频频被请进校园,开展技能培训,指导项目实施。

近年来,深圳职院坚持每年都拿出200万元资金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学生们在各类国际、国内大赛上屡创佳绩。2008年,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大学生首届思科网络技术大赛上,3名深职学生代表中国出战,荣获大赛冠军。2009年,在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深圳职院13支代表队与来自哈佛、清华等国内外高校的6000多支代表队同台竞技,获得了3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

201027日《中国教育报》)


 

高职生创业比例是本科生的近两倍

“自己当老板”的路有多宽

袁新文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上,麦可思公司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就业率与2007届持平,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次就业率超过了96%。令人关注的是,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达1.5%,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0.8%的创业比例。

这项调查的对象为20062007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三年累计有效问卷50万份以上,有一定可信度和说服力。

高职毕业生为什么爱创业?对大学本科毕业创业有什么有益启示?

3年实现“四个翻番”

高职生已占“半壁江山”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达到1200余所,每年的招生人数达到300万人,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6年,我国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旨在以示范为引领,带动全国1200余所高职院校协同、持续、和谐发展。3年间,中央财政分期投入24.3亿元专项资金,带动地方财政和行业企业投入达75亿元。

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育研究所所长马树超介绍说,短短3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就实现了4个翻番:和示范院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翻番,由12万个增长到24万个;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老师数及其任课数翻番,兼职老师由原来的135万人增长到26万人;示范院校为企业的研发科技服务翻番,研发科技服务资金总量从27亿元增长到67亿元;示范院校对口支援的地区数和院校数都实现了翻番,对实现跨区域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地区间高等职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说,在过去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高职院校抱怨企业,说自己的热脸贴到了企业的冷屁股上,但我认为校企合作的难点首先来自高职院校自身,要从我们自己内部找问题。高职院校负责人感叹说,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四个翻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职院校的尴尬,也为开展创业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毕业生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梦想多,“真刀真枪”少

“三座大山”挡住创业路

其实,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并不高,与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不可同日而语。早在1998年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

筹措资金难、市场营销难、企业管理难,被许多大学毕业生看作是阻挡创业的“三座大山”。许多学生有创业热情,却很难付诸行动,主要是因为有畏难心理,怕风险太大,不敢“轻举妄动”。

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指出,调查表明,毕业生中有创业意向的比例一直较高,截至今年7月底,未就业大学生中准备自主创业者比例达到24%左右。但应看到,2008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82%来自个人和家庭的资金,政府的资助和优惠只占1%,因此,多数想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很难实现创业的梦想。

“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多项举措营造创业环境

扶助创业大学生并非“办了证、贷了款、免了税”就服务到位了,还应扶上马,送一程,在后续资金、销售推广和企业管理上给予帮助,搬掉阻挡大学生创业的“三座大山”。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大力加强创业教育,一方面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教育界人士呼吁,应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新的支撑平台。各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扶持大学生创业。各高等学校也要积极整合资源,特别注重依托大学科技园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教育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除积极的政策导向外,社会应当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营造宽松环境,培育适宜土壤,激励他们大胆探索和尝试,为自主创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20091216日《人民日报》)

 


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陆建洪 徐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把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把全面深化创业教育内涵,加强创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最早提出的,指出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19996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职院校要把创业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是否具有创业精神作为衡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指标。

高职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而是重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要搞好创业教育,首先要明确它与就业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要求在系统讲授某一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在专业教育中要以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作为直接目的,强调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岗位培养专门人才,追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创业教育以创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强调以创造、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精神的培育。站在就业的角度,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站在创业的角度,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能为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本身的发展方向应该形成自身独立的专业体系,以培养高层次的创业人才。在目前创业教育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实施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现实选择。

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有着优越条件。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其次强调产学研结合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另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高职院校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课程的主渠道来完成。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就是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素质。

关于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笔者考虑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教育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技能型人才放在同等的位置,把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做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在学生入校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二)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其一是深化教学内容,目标要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实务知识的普及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二是课程体系改革,目标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要把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保证教学时间,给予一定的创业通识教育学分和创业技能学分;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学习者在校工学结合和创业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主动参与创业的兴趣。

(三)建设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专业培训。比如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国内创新型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送到国外具有优良创业教育模式的学校去培训。又如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熟悉市场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作为“创业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他们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本土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首先,要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渗透。通过举办创业论坛、规划竞赛、支持建立创业教育社团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既可在新校区建设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规划建设“创业园”;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内场地,建立学生创业市场等创业基地。再次,要坚持项目带动,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业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创业策划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

201032《人民日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四川建筑职技学院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两头热”

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益众  通讯员  谭曲  郭路路

 


“卢院长,你要留几个人给我,我们在肯尼亚、坦桑尼亚、迪拜都有新项目。”“刘处呀,还有没有建筑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我急着找个懂建筑术语的英语翻译。”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副院长卢正和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刘光军一天到晚忙着接好多这样的电话。近日,卢正对记者说,目前,学院2010届毕业生已就业的超过九成,其中被“国字号”企业相中的就占了毕业生总人数的三成以上。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普通高等学校。2007年,学院正式进入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高职院校之一。如今,3年过去了,学院在品牌建设、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师资队伍、配套条件、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优化与提升。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学院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成功破解了“剃头挑子一头热”这一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难题。

建优势专业,

打通校企合作多元通道

“李院长,现在整个建筑行业缺少专业材料管理、物流类专业人才,学院能不能开设相关专业,满足各集团需求?”2009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辉带队参加“9+1联盟第三届论坛峰会,一位企业老总向他建议。“9+1,指西部九省(市、区)建工集团与该院共同组建的“西部建筑业联盟”。

不久,这位老总接到了学院的火速反馈——“开设相关专业,2010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消息一出,各方反响热烈。

其实,早在2007年,九省(市、区)的建工集团便与学院达成共识,以定期峰会为平台,加强沟通,构建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学院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行业企业需求、产业情报,为科学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定位提供依据。

据了解,目前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90%,其中,建筑英语、质量与安全这类学院根据“价值情报”开设的新兴专业的毕业生更是早早地被“抢购”一空。“国字号”大企业也纷纷提前抛来“橄榄枝”。

在李辉看来,因地制宜开设新专业,是校企合作的多元途径之一。与此同时,学院与省内10余家建筑相关行业协会陆续达成合作协议。依托企业人脉,学院各专业成立了以行业专家为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引“企”入校,全面铺开合作办学。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经有54家省内外企业与学院就项目研发结成“科研联盟”,学院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正在逐步确立和完善。

共建实训室,

实现人才培养“工学结合”

工程造价专业是学院的“排头”专业之一,每年毕业生人数多达七八百人。卢枭翔是2009届该专业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德阳市旌阳区规划和建设局。毕业仅半年多,他已经是该局招标办骨干人员。他说:“在学校进行的全真模拟和顶岗实训,使我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

学院副院长胡兴福说:“示范建设3年来,学院按照行业企业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重新系统构建了以施工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包含实验、实训、实习三大部分,工种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5个示范类专业开发了90门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的新生一进校,便进入实训场所,3年中,他们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真刀真枪”地操练。学院实践教学与培训管理处副处长谢旭阳告诉记者:“学生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有4周以上的时间集中进行实训,实训课程达到了课程设计的60%以上。”

学院与众多企业联合开办实训室、成立实训基地,以施工项目为教学内容,多工种交织、多岗位配合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华西集团第七建筑工程公司合作建设预应力混凝土实训室,全真摸拟实际施工过程,被学生形象地称为“在实训场内盖楼修房”。同时,钢结构实训室、陶艺实训室等一批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室也在学院出现了。对于学校来说,它们是训练场所;对于企业来说,它们是生产单位,实现了校企双赢。

学院党委书记吴泽说,2007年启动示范建设项目以来,该院共新建、改建实训室49个,其中施工性实训室43个,实验建设投入5077万元。学院积极依托合作企业,新建成576个校外实习基地,使学院实习基地总数达到了785个。

新教师须进企业,

育“双师型”教师

刚满30岁的年轻教师张真源,2007年西南交大研究生毕业,在学院木土工程系任教,而他现在的身份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灾后重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自去年7月至今,他已经脱产顶岗实习8个多月。

“新进教师须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倘若自己有需要,也可以随时申请。”土木工程系施工教研室主任赵育红告诉记者,建筑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行业,要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和速度,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让课堂更多元、更生动。

顶岗实习是青年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学校从政策上提供保障,在顶岗实习期间,教师基础工资、奖金一分不少,还外加省会城市每月1200元、非省会城市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此外,对教师在顶岗企业的收入不作缴纳要求。”胡兴福说。

据了解,2007年至2009年,四川建筑职院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约1.1万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7%,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超过90%

 2010612《中国教育报》)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创新高职教育催生火爆就业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刘声

 


临近毕业,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显示,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1.9万人,比去年增加9000人。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99万人,比去年增加 5000人。

618,记者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举行的“就业暨毕业生财贸技能展示”活动现场获悉,该院作为全国百所高职示范校之一,已经连续3年就业率达99%。

该院每年举办的“财贸技能大赛”、“物流技能大赛”,是按照实际操作程序设置的全真作业过程,吸引了众多大企业的积极参与。比赛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大赛成为“实训大课”。通过技能大赛选拔的优秀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众多大企业“抢购一空”。

据悉,自2006年开始,该院先后与王府井百货大楼、中国银行等多家用人单位确定“就业导向型订单培养”关系,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生提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创新的职业教育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很多热门专业的核心技能。

在重视提升学生就业技能的同时,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在3年学习中开设“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财贸素养教育课程,创新性地开展财贸素养教育考核方式,实现人人参与的素养教育模式,对在校期间修满“财贸素养课程”学分的学生,颁发学院特有的“财贸素养证书”。中国银行等多家企业提出,优先录用持有“财贸素养证书”的学生。

今年,该院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不同类型招聘会,联系用人单位300余家,推荐岗位3985人次,平均为每位学生提供两次就业推荐的机会。华夏银行、王府井百货集团等百余家企业来校举办百场企业招聘会,抢聘财贸人才,数百名2011届毕业生已被企业提前预定。

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院长姜韵宜介绍,截至611日,该院落实就业1862人,分布在北京市817家用人单位,就业率已达94.1%

 2010621《中国青年报》)

 

建示范做引领探索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仵自连

 


2006113,教育部召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会议,决定正式实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100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示范院校),带动我国高职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006128,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示范院校立项建设单位。3年来,随着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示范院校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清晰。

一、建设示范院校,搭建学校快速发展平台

建设示范院校,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迫切需求,也是搭建学校快速发展平台,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高职院校只有成为立项建设单位,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政策等支持。要把握这一机遇,获取项目建设资格,既要有一定的办学实力、发展潜力,更需要有接受新事物、感觉新动向的能力,特别是作为院校带头人的院校长,必须敢于自加压力,必须善于抓住机遇,具备较强的政策敏感,准确把握政策脉搏,研究吃透相关精神,明确工作方向,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生,主动进取,不懈努力。

二、做到“六个必须”,确保示范院校建设顺利推进

尽管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困难,也有过不少困惑,但我们依然坚定不移,依然顽强拼搏,依然奋勇前进,经过3年的建设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示范院校建设,是在想前人不曾想过的问题,干前人没干过的事,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没有成功模式可遵循,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思维活跃了,视野拓宽了,才敢去想、敢去干、敢去尝试,才能不断深化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明晰办学方向,寻求发展新思路,探索发展新途径,实施工作新举措,扎实推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必须敢于改革,善于改革。

示范院校建设计划,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示范院校应当立足一个“改”(改革)字,突出一个“创”(创新)字,注重一个“实”(实效)字,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坚持深化发展,创新提升。积极推行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

必须勇于攻坚,不怕困难。

示范院校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急先锋,项目建设过程,就是破解难题的过程,需要围绕校企合作运行平台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机制完善等当今我国高职教育前沿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攻关活动,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障碍。

必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示范建设的核心,就是特色。示范建设的过程,就是充分利用院校办学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的过程。突出特色的关键在于明确自身办学定位,挖掘自身办学优势,总结自身发展特点,强化自身工作亮点。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院校自身优势,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围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与企业用工有机结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示范院校建设的扎实开展。

必须凝心聚力,协同作战。

示范院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复杂工程,牵涉学校的方方面面,仅仅依靠重点专业教师,或者建设项目组成员,很难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汇聚全校之力,来推动教学质量、服务保障实效、教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容易接受新事物;老教师熟悉情况,经验丰富;兼职教师熟悉岗位生产流程,了解企业要求;专任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课堂教学经验丰富。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中不同群体的优势,才能更加有效地破解各类难题。

必须沟通协调,争取支持。

示范院校建设的实施,需要政府部门、教育主管机构、主办方、合作企业、兄弟院校等共同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发展要求,上级政策要求,要主动向主管部门汇报,与合作企业沟通;要让主管部门和企业清楚,学校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企业作出了贡献,与他们沟通、协调好了,才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示范院校建设氛围。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平职学院主动与主办单位——平煤集团进行沟通联系,寻求他们理解、支持。平煤集团牵头成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规范校企合作;印发《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平职学院实习基地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平煤集团每新进一批设备,都无偿划拨学院一台(套),用于教育教学,平煤集团所有下属厂、矿、企业都是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必须无条件接收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平煤集团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学院兼职教师后备队伍,有条件的要担任相关专业课程兼职教师。这些都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实施示范院校建设计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计划的实施,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也必将引领整个示范院校科学发展。

办学思路更加清晰。

通过对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探索,示范院校摆脱了传统学术教育的影响,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在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办学定位,以及吸收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较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今后发展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思路。

办学条件更加完善。

围绕建设项目的实施,示范院校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政策支持,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实验实训条件日臻完善。通过引进急需专业教师,特别是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及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教师队伍实现了量的扩大,质的提高。伴随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订等内涵条件也得到了提升。

教学质量更加出色。

示范院校建设,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有效缩短了学校教育到企业岗位的距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平职学院在示范建设过程中,依据煤炭及相关行业职业岗位(群)的标准,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平煤集团总工程师卫修君指出:“平煤集团生产一线岗位,急需的不是本科生、研究生,而是平职学院这样的毕业生。”六矿矿长陈长河评价学院毕业生“能用、顶用、好用”。

教育教学更加规范。

示范院校的建设过程,也是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学校从招生、培养、指导学生就业、工程实践等入手,着力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学校办学效益。尤其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构建了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提高了示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彰显了“管理的示范”。

办学效果更加满意。

借助示范院校建设这一平台,学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特别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培养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学校办学更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当前示范院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示范院校建设,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是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示范院校建设并不是完美无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进行深层研究和探索,在今后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示范建设成果应该及时总结和推广,发挥好重点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示范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校企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法规,加大对示范院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示范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五、乘势而上,促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是走向世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崭新开端。3年示范院校建设实践,成果丰硕,成效显著,成绩喜人。放眼未来,我们应该乘势而上:

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夯实示范院校科学发展基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路、创新举措,谋求示范院校建设新突破;拓展建设范围,扩大建设成果,彰显示范效应;提升高职院校整体发展能力、发展水平、发展质量。

“百家示范百朵花,天下职教是一家”,只要我们努力谋取新突破,寻求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发挥示范建设效应,唱响示范建设品牌,由点成线,由线成面,超越“示范”,就一定能够建成全国高职院校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智力互助、经验互学的崭新平台,形成全国高职院校百花争艳、万马奔腾的崭新局面。

 201045

《中国青年报》)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主动服务”换来“跨越发展”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四川德阳,是国家在50年前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

四川是工业大省,是三线企业的“聚集地”。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83亿元,占全省GDP4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亚洲重装产业集中度最高的新型城市。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德阳重装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传统的冶金、轧钢、低效小型火电等逐步淘汰,基本形成了核电、风电、大型水电、燃气轮机、光伏发电“五电并举”的新格局,产品结构调整率已达到80%以上。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就业导向,践行服务宗旨,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是——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院的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学院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始终坚持开放创新,增强服务能力,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这份经验所蕴含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服务。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司徒渝说:“学校有幸处在了国家重装基地,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在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同时,学校自身实现了跨越发展,特别是通过三年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学校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创新体制——

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服务重装的公共平台

问题:

高职院校的规模虽然占了整个高等教育的一半,但是发展起步晚,国家资金投入不够,学校办学经费紧张。高职院校办学普遍面临的首要矛盾是:满足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场所等资源配备不足,而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素质要求很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探索:

重装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工艺复杂、协作配套紧密等特点,对技能人才的工艺实施能力、实践技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类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一方难以实现。

为此,四川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学校主管部门省经信委、德阳市委市政府、重装企业和学校形成共识——必须通过体制创新,突破“条块分割”、“两张皮”体制障碍,整合各方资源,把学校搭建成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才能适应重装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特殊要求。

学校隶属于“某一个行业”,却又地处“某一个城市”,管理责任如何划分,经费投入谁来保障,发展问题找谁解决?地方和行业、学校与企业各自独立运行,资源难以整合,难以形成合力。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管理体制“省市两张皮”的问题。

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早在五六年前就通过“省市共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校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主动融入行业和地方,赢得了行业的尊重、地方的重视,也赢得了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五年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二重、东汽、东电等重装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设备5500万元,建立了6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德阳市与学校共建国家机电职教综合实训基地、公共图书馆,优惠提供发展用地等,直接和间接投入达两亿多元;

四川省在该院设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机械工业数控、焊接、电气化等“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配套了技改专项资金,增加了人员编制;

教育部、财政部在国家示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中给予了专项支持。

据统计,通过三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获得教育部财政部、省、市各种投入3亿多元。

9年前相比,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增加了7.5倍,专任教师数增加4.4倍,固定资产增加9.3倍,仪器设备增加7.2倍,图书藏书增加3.4倍,在校生人数增加了4倍。

启示:“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体制,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为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实现了学校与行业和地方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共同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办学合力。

创新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主动服务重装产业结构调整

问题:

职业教育的本质使命是服务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本应该通过学校跟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如果没有企业的帮助,光靠学校是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的。但是,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下,没有法律、体制、机制的保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探索:

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是很多职业院校感到头痛的问题,但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情况却截然不同。

四川省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全省重装发展规划“1+8工程产业链成员单位,德阳市也将该校作为重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机电职教联合会会长单位,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和科研团队等,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组织框架。

在这一框架下,“校企合作”的空间被无限扩展开来——政府主导,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行业引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

通过“三个对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了“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主动服务重装产业的创新机制。

就拿人才培养来说。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二重研制世界最大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这是国家提升航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但,世界之最,谁来操作?

为此,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当年新增了模锻专业,按照“项目建成,人才到位”的思路,成建制举办模锻班。今年该专业毕业生将成为大型模锻压机试运行的首批操作者。

2009年,东汽加快发展核电、风电,对焊接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培养。今年3月,71名学生取得了符合美国和欧洲焊工标准的技能证书,现已全部进入核电、风电生产的重要岗位。

在培训企业员工上,近三年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重装企业共同开发了核电容器焊接工艺、五轴数控加工等28个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员工8000余人。其中,核电培训项目被四川省委纳入了“天府英才”计划。

2006年起,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五年举办“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班”,现已培养800余人,此举不但满足了重装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实现了“培养一个,脱贫一家”的惠民目标。

在技术服务上,该校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德阳重装基地公共创新设计平台”建设等项目、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工艺技术服务,提高了重装协作企业的配套能力。

该校与东汽联合组建的工具研究所完成了叶片叶根铣刀等12项技术攻关项目,获国家专利8项,为实现汽轮机生产刀具的全面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5.12地震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急组建的师生“技术服务突击队”,冒着强烈的余震,为东汽抢修出50多台套大中型设备。学校还把东汽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设备和学校实训设备整合,震后14天,东汽就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恢复了叶片生产。

启示: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应对地震灾害、金融危机,学校始终与企业并肩而行,相互依赖,成为重装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

创新模式——

落实“工学结合”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问题:

重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但是,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在企业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何去何从?

探索:

近年来,围绕如何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关系问题,高职院校展开了不少讨论。有的学校重视基础理论,有的学校则认为学生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甚至某些学校出现了忽左忽右的动摇。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跃认为:“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且相互融通,学生才可能持续发展。”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位于中国重装基地的优势,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形成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两条主线系统培养,全面推行‘双证’、一个延伸培训机制”的制造类高职人才“1221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该模式的成功实施使该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既增强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又提高了毕业生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受企业欢迎。

与此同时,该校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

按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职业要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体系上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设计,相互融通,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学生就业以后,学校还与企业一起实施延伸培训,提升毕业生的持续发展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毕业生质量持续提高,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近五年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13500余人,仅为德阳重装基地就输送了近4000人,很好地满足了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东汽叶片分厂大型设备的主操手80%都是该校近几年的毕业生;东电在研制500吨“巨无霸”三峡转轮时,组建的40人“焊接技术攻关队”中,包括队长在内的29人都是该校近几年的毕业生。

启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进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萧立  露露)

 2010610《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1221协奏曲”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巡礼 

 

【题记】


将学校建成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实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推行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制”,建立一个延伸培训机制,这便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12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数控、焊接、电气等专业的探索,特别是通过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这一适合国情、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类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型,并取得显著成效。“1221”模式有如一支和谐共鸣的职教协奏曲,在工程学院奏响了精彩纷呈的乐章。


2010年毕业季来临,应届生大量涌出校门,忙于求职,而位于德阳市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却显得很平静。“几个月前,我们毕业生大多就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了。”就业指导办公室彭主任介绍道,“目前签约率已超过94%,预计今年就业率仍将超过98%。”如此出众的成绩,在这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不仅毕业生深受欢迎、供不应求,而且不断有企业希望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培养新兴产业技术人才。今年年初,学院就与东方汽轮机厂联合实施了“焊接专业针对性强化实训”,企业投入140余万元培养的71名学生已全部落实就业,这次成功的合作也得到各界广泛关注。

就业走俏,自然成为求学热门。作为今年全省5所试点高职院校之一,学院不久前完成了单独招生。400人的名额,报考者竟达2000余人。考试后,招生办每天不断接到家长来电询问孩子成绩。老师们则耐心解释:“如果发挥不理想,可以回去继续复习,高考时再填报我校,仍有机会录取。”

出口畅带来了入口旺,而生源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人才质量的提高。彭主任说:“我们培养的不是一般工人,而是高素质高技术紧缺人才。除了懂技术,还要懂理论、会电脑、会英语、会协作。新时代、新产业,需要新人才。”

校园做平台

共建共享“不差钱”

来到工程学院,第一印象便是其一流的硬件。校园占地1200余亩,巨大的实训车间设备精良、种类齐全,崭新的校图书馆与德阳市公共图书馆连为一体,园林实训基地“集翠园”令人流连忘返,拔地而起的两栋新教学楼和一间新实训中心很快也将投入使用……几年前,如此发展规模和速度还很难想象。由于曾存在行业与地方 “条块分割”等体制障碍,职业院校缺钱、缺人、缺经验,发展很受限制。特别是投入不够,使院校难以为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场地、设备等实训条件。靠一己之力办学,无疑是不实际的。

面对难题,工程学院以开放创新找到了答案。“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应该做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平台。”学院按照“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思路,主动敞开门户,很快赢得各方支持:与企业携手,学院建起了 “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并引入价值5500多万元的设备;与德阳市携手,学院建起了图书馆及国家机电职教综合实训基地,并得到发展用地优惠;在四川省支持下,学院设立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在教育部、财政部支持下,学院多项建设得到了专项资金……几年来,学院共获得部、省、市及企业、校友等直接或间接投入达3亿多元,体制创新为学院赢得了充足的发展资源。

车间即课堂

“理实一体”双主线

在共建共享基础上,学院是如何实施教学呢?我们提出观摩课堂的愿望后,却被学院领导带到了校内一个实训基地。

这里俨然是一座现代化工厂。墙上醒目地贴有各类警示标识,场内整齐地列着百多台各式机器:从传统机械铣床和钻床,到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数控机床,甚至还有价值上千万元的进口五轴精密加工中心、高速铣床、车铣复合机床等顶级设备。实训环境与工厂高度一致。

在车间一角的教学区,三位教师正组织《铣床控制系统改造》现场课,刚完成操作的20多学生坐在黑板前边听边记。曾是某大型钢铁企业技术骨干的王老师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实训两周,老师带学生边学边做,课堂就设在车间。

在车间另一头,一群身穿浅灰色实训服的学生正分组练习装配、调试可编程控制系统。几名身穿深蓝色制服的实训教师来回巡查指导,他们很多就来自企业一线。老师说:“我们和企业教师一起,全程模拟工厂班组,实施车间式管理。学生掌握很快,效果很好。”为搞好“双主线”,学院建起600多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工程师、骨干技工任教,每年共承担近1万学时的教学任务。

除了课堂办成“校中厂”,学院还将工厂车间办成“厂中校”:学生去到生产一线,技师现场讲授,直接将生产过程作为课程,将生产问题作为案例,甚至带动学生一起思考解决。

通过“理实一体”的系统化培养,工程学院抓住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有效消除了“理论盲区”和“实践空白”,从而保障了教学效果。

实训练精兵

“工学结合”两证齐

过去,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应用往往存在“两张皮”错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不能准确对接。而现在,工程学院通过“工学结合”实训,将生产引入校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机电工程系的数控实训现场,我们看到学生用数控机床加工一种汽轮机零件。按照图纸,他们要完成30多个步骤、涉及上百个精确参数。这些零件既是学生作品,也是直接供给工厂的产品,它们将按企业标准被严格检验,不合格者将被直接拒绝。现场的“小件工段生产进度公示牌”,令每个学生都感受着企业传递过来的压力;同时,技能学习标兵们的名字也被公布在光荣榜上,成为大家学习赶超的榜样。压力和动力并存,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严谨作风和敬业精神,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

在汽车实训车间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正上着发动机维修课。在一字排开的实训用车前,老师用拆开的发动机做示范,讲完就让学生动手拆装、维护真家伙。车间另一头,便是学院与绵阳一汽丰田联合开办的实习车间——一家真正的汽车4S维修店。学生来此上岗实习,很快练出真本事。前店后厂、厂校一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实战演练”,学生毕业前就能拿到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合格“双证”人才。对企业来说,这样的学生既有高素质、高技术,又能“零适应”就业,是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就业形势良好,但就业处仍为3800多名应届毕业生组织了社会礼仪、就业心理等辅导。此外,就业后的延伸培训,也成为“1221”模式的重要一环。学院长期关注毕业生发展,针对他们及企业员工在岗提升的需求,建立了“回炉”机制。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延伸培训计划,将校内实训车间变为企业员工课堂,几年来共举办延伸培训近30项次、惠及7000多人次,受到企业、员工的热烈欢迎。

据统计,学院每年有约45%的毕业生能进入东方电气、中国二重、成飞、成发、中船、攀钢等国有大型企业及美的、新希望等知名上市公司;根据广泛回访的反馈,毕业生普遍表现良好、发展稳定。优异的就业成绩有力地验证了“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在今年上半年教育部组织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调研中,这一创新还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院长司徒渝表示:学院将坚持高职定位和特色创新,聚精会神地办好学、育好人、服好务,继续为装备制造业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伴着“1221”协奏曲,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高歌迈进,谱写嘹亮激昂的职教新乐章!(尹昌荣  张倩)

2010617  来源:《四川日报》,转载自人民网,http://invest.people.com.cn/GB/75580/75907/11896271.html


 

 

 


主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编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信息系统部

 


图书馆网址:http://lib.bvca.edu.cn

电话:(01080358899-654     Email:qq332007@hotmail.com